当前位置:首页>>退休职工工作

学院创新打造退休教师服务模式

发布时间:2025-06-24   浏览次数:0

近年来,学院始终将离退休教职工的幸福生活放在心上,以“精准服务”理念为引领,创新构建“‘123’文化+健康”工作模式,通过建强活动阵地、打造特色品牌、完善保障机制,为退休教职工搭建起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的精神家园。这一创新实践切实提升了退休教职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,赢得了老干部的高度赞誉。

image.png

建强“一个阵地”,筑就幸福生活新家园

步入学院退休职工活动中心,明亮的多功能厅、温馨的棋牌室、雅致的党建专区映入眼帘,智能饮水机、数码钢琴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。这个占地220平方米的活动空间,是该学院投入30余万元精心打造的“银发乐园”。自改建以来,这里已举办红色观影、合唱比赛、棋牌竞技等各类活动百余场,吸引超千人次参与,其中,“门球队”和“岁月如歌”合唱团表现尤为亮眼,多次在长安区离退休干部比赛中斩获佳绩。84岁的退休教师孙国柱表示:“这里不仅是活动场所,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!”

image.png

聚焦“两个维度”,打造文体活动品牌

赓续“三魂”文化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学院退休干部中多半是曾经扎根祖国铁路建设的铁道兵,也是构筑学院特色文化——“三魂文化”的重要基石,为了将“军魂、路魂、燕赵魂”代代传承,石铁院创新推出“初心讲堂”系列讲座:90岁抗美援朝老战士王时骥讲述松骨峰战役的生死考验,老铁道兵刘学伟追忆1984年国庆阅兵的荣耀时刻,……一段段鲜活的历史,让青年教师和学生们深受触动。“听着老前辈们讲述‘逢山凿路、遇水架桥’的故事,我更加坚定了投身轨道交通事业的决心!”2022级学生李石伟说。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,催生了显著育人成效,学院先后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全国技术能手等一大批铁路行业领军人才。

学院精心构建“时政强基、健康护航、文化润心”三维阅读体系。每年为老干部订阅《人民日报》《中国老年报》等20余种报刊;在重大历史节点组织师生观看《长津湖》《志愿军》等红色影片;鼓励老教师发挥余热,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。84岁的退休干部孙国柱笔耕不辍,出版的《炎黄儿女·新时代最美夕阳红》文集,生动记录了老一辈铁路人的奋斗人生,并获河北省“最美夕阳”提名。

image.png

学院将健康管理作为老干部服务的重中之重,通过“引进来+走出去+动起来”三措并举,助力老同志安享晚年。

引进来,科学养生进课堂。定期邀请三甲医院专家开设“健康大讲堂”,围绕心脑血管疾病预防、中医养生等主题进行科普,并每年组织全员体检,确保疾病早发现、早治疗。退休教师宋惠林表示:“专家讲解通俗易懂,让我们学会了科学保健方法。”

走出去,文旅融合拓视野。从石家庄植物园到西柏坡纪念馆,从陈庄歼灭战旧址到永年广府古城,学院精心规划的“文旅融合拓展活动”丰富退休干部生活的同时,也加深对革命历史的理解,增强了爱国情怀。在正定塔元庄乡村振兴示范区,老教师们目睹新农村巨变,激动地说:“亲眼见证国家发展,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!”

动起来,多彩活动强体魄。春秋两季,活动中心变身“运动乐园”。春季开展健步走、“八段锦”健身操等活动,秋季举办套圈、飞镖、投壶等怀旧游戏,学院根据老年人身心特点设计的“健康护航计划”,让退休生活充满生机。“这些活动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青春岁月!”退休教师朱爱军兴奋地说。

健全“三大保障”,夯实服务根基

学院通过强化组织、制度和经费保障,确保老干部工作长效推进。

党建引领聚合力。学院党委将老干部工作纳入年度重点,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汇报,并在重阳节举办“老干部面对面”座谈会,通报学院发展成果,倾听老同志建议,该活动已连续举办10年,成为倾听老同志心声的“暖心之约”。

制度护航显温度。制定《离退休人员走访慰问办法》《特殊困难帮扶实施细则》等14项制度,构建起全方位保障网络。建立“五必访”机制,开展走访慰问活动600余次,真正实现“慰问一人、温暖一户、带动一片”。

经费保障强支撑。设立专项经费精准投向老干部工作,从活动开展到困难帮扶,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。学院人事处长朴立华表示:“我们要让老同志既享受物质保障,更收获精神富足。”

“西山红叶绚丽,霜染更显风华。”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敬重之心、关爱之情,为老干部搭建了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的平台。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,学院将继续深化服务创新,落实省委老干部局部署,让每一位退休教职工都能绽放“最美夕阳红”,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凝聚银发力量。